在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的新赛季规划中,昔日 “足坛真汉子” 宿茂臻以副总经理身份回归,正式挑起竞训与青训两大核心板块的重任。这位 1999 年双冠王功勋球员,如今与范学伟、张海涛等老队友并肩作战,在济南奥体中心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一、角色转型:从锋线传奇到管理中坚
作为山东足球标志性人物,宿茂臻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泰山队紧密相连。球员时代,他以 65 粒联赛进球成为队史射手王,更在 2002 年韩日世界杯上代表国足出战。退役后,他先后执教鲁能足校 U17、国青队等梯队,培养出买提江、金敬道等国脚,被业界称为 “青训伯乐”。2025 年 2 月,他正式出任泰山俱乐部副总经理,分管竞训与青训工作,这一任命被视为俱乐部 “老中青三代传承” 战略的关键落子。
在竞训领域,宿茂臻重点协助代理主教练韩鹏开展工作。他每日随队训练,凭借丰富的战术经验为教练组提供支持,尤其在定位球攻防、球员体能分配等环节提出针对性建议。青训方面,他主导建立 “技术委员会” 机制,统筹球员引进、外租及梯队建设,近期已促成多名 00 后小将赴葡甲、荷乙俱乐部实训。8 月 3 日,他还现身 “星程・冠军杯” 全国青少年邀请赛,亲自为小球员讲解高位逼抢下的攻防转换技巧。
二、青训哲学:从 “校园足球” 到 “精英培养”
宿茂臻的青训理念融合了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。他将青训体系划分为 “普及” 与 “精英” 两个层面:一方面推动校园足球在沾化等县域地区落地,通过免费开放训练基地、举办夏令营等方式扩大足球人口;另一方面建立 “三级选拔机制”,从 U12 梯队开始重点培养技术型中场和门前嗅觉敏锐的前锋。这种 “金字塔式” 培养模式,在鲁能足校时期便已验证成效 —— 他执教的 2006 届 U17 队曾夺得全国阿迪达斯杯冠军,该批球员中已有 11 人进入中超一线队。
值得关注的是,宿茂臻特别重视球员的 “抗压能力” 培养。在与青少年球员交流时,他反复强调:“足球是勇敢者的运动,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专注。” 这种理念源于他球员时代的经历 ——1997 年十强赛对阵伊朗时,他带伤坚持打满leyu.乐鱼全场,赛后被队医发现肋骨骨裂仍未下场。如今他将这种精神内核注入青训体系,要求教练组在训练中设置高强度对抗场景,模拟比赛中的突发状况。
三、老友重逢:黄金一代的 “二次集结”
在泰山教练组办公室,宿茂臻与范学伟、张海涛等老队友的互动成为佳话。这几位 1999 年双冠王成员,如今分别负责一线队训练、青训技术指导等工作。谈及共事感受,宿茂臻坦言:“我们这批人当年在桑特拉奇麾下同吃同住,彼此信任早已刻进骨子里。现在讨论战术时,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意图。”
这种默契在具体工作中成效显著:当技术委员会讨论 03 年龄段球员外租方案时,范学伟凭借留洋经历提出 “优先选择战术体系兼容的俱乐部”,宿茂臻则结合国内转会规则补充 “设置出场时间保障条款”,最终促成小将王钰栋加盟比甲欧本俱乐部的租借协议。在 8 月 6 日的内部会议上,他们还共同制定了 “老带新” 计划 —— 每周安排三名一线队主力参与 U15 梯队合练,将比赛经验直接传递给年轻球员。

四、未来展望:打造 “鲁能系” 足球生态
面对中国足球青训人才流失、基层教练短缺等痛点,宿茂臻提出 “生态化发展” 思路。他计划联合省内 16 地市足协,建立统一的球员信息数据库,实现人才跨区域流动;同时推动 “教练培训计划”,邀请弗格森团队成员来鲁授课,提升基层教练的战术素养。对于外界关心的 “何时重返一线队执教”,他笑称:“现在更享受幕后工作,看着孩子们一步步成长,比自己进球还开心。”
从曼联青年队的留洋少年,到青训体系的设计者,宿茂臻用 27 年时间完成了从球员到管理者的蜕变。当被问及 “最大的成就感” 时,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老照片说:“1999 年夺冠时,我们是为山东而战;现在培养出更多能代表中国出战的球员,才是真正的传承。” 这种对足球事业的执着,正是他与老队友们共同坚守的精神坐标。